雖說2018年就改為了社區,但毛圩仍是不折不扣的小鄉村。這處距離潁上縣城20公里的鄉村社區,從今年開始,社區環境得到明顯提升。這得益于社區“環保超市”的開張。(7月8日《潁州晚報》)
長期以來,鄉村文明建設的速度和質量都滯后于城市,其中一個原因是沒有健全一套行之有效的激勵機制,讓廣大村民切實感受到踐行文明新風帶來的各種利好。
由社區開辦的具有公益性質的“環保超市”,用村民看得見、學得會、用得著的惠民之舉,促使村民主動養成文明生活習慣,然后把這一成果拿到“環保超市”,通過積分的形式來“變現”,而且積分越多,“變現”的生活物資越豐富。
表面上看,“環保超市”是一個村辦“實體”,有“售貨員”,有商品,賬目等也一應齊全。但實質上,這個“實體”不追求傳統意義上的利潤,所售的商品也不需要用真實的貨幣來支付,而是用村民的文明實踐成果來兌換。
由具體的文明行為到實打實的生活物資,其轉換過程,如果從文明創建制度建設的角度來說,實質上,這也是一套符合人們利益訴求、契合鄉村社會生活實際的激勵機制。這種機制既能讓文明實踐者得到看得見的效益,又能為社會帶來文明財富,從而激勵更多的人主動踐行文明、環保的生活方式,可謂多贏之舉。
在筆者看來,這種文明創建的實踐,不僅可以在廣大鄉村社區推廣,城市文明創建也值得借鑒。首先,城市面對的環保壓力更大,任務更重,如果能夠在城市社區開辦類似的“環保超市”,讓城市居民也能用文明實踐的成果換取生活所需的各種物資,其激勵作用和獲得的實際效果,決不會比鄉村社區差。其次,“環保超市”簡單易行,只要有執行有效的管理運行機制和穩定的商品補充,就能在短時間內開張營業。
需要指出的是,由社區居委會開辦的這種公益超市,需要有關部門給予源源不斷的支持,畢竟社區的實力和能力都是有限的。要想鞏固和強化“環保超市”的實際效果,促使更多的人踐行環保行為,養成文明生活習慣,就必須保持源頭活水的充足和持續。由此,城鄉文明建設的速度和質量,就能一起水漲船高! |
歡迎關注阜陽新聞網微信公眾號 : fynews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