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家風正,則后代正,則源頭正,則國正?!?良好的家風可以塑造高尚的人格,優雅的談吐,高雅的氣質,善于學習進取的精神,善良厚道的待人接物。讀完《家風》,我思緒萬千,回憶起家族長輩對我的諄諄教誨,思索起我家的家風。
學問勤中得,富裕儉中來。奶奶一輩子不識字,卻總是把這句話掛在嘴邊,并以此為準則教育兒女。后來父親依舊以勤儉治家,教育我和妹妹。到今天,我已經深深把這句話融進我的生命,用它來鞭策自己,教育女兒。
奶奶是個平凡普通的勞動婦女,一輩子勤勞儉樸。爺爺去世早,奶奶39歲就獨自撫養六個子女。盡管日子過得苦,奶奶還是讓孩子們都去念書,并且培養出了姑姑和叔叔兩個大學生。奶奶總是教育她的兒女們:學問勤中得,富裕儉中來。生活無論多難,只要勤勞節儉,都能走過來。奶奶就是靠著這個信念,度過了那些艱難的歲月,并且用這個信念,影響著我的父輩們。終于熬到叔叔姑姑們都長大成家,家里條件越來越好。爸爸想讓奶奶歇歇,但她還是歇不住,自己蒸饅頭賣,自食其力。
爸爸是老大,我小時候生活在奶奶身邊,看著她從早到晚忙碌,操持一大家子的吃喝,沒有一句怨言。民以食為天。吃飯自然也是我們家的一件大事。然而我們家有一個傳統,每個人吃完的飯碗,必須一粒米不剩,不許浪費一粒糧食。
奶奶也是個愛干凈的人,姑姑叔叔們的衣服,雖然有補丁,但是洗得干干凈凈。奶奶的一件舊棉襖,縫縫補補穿了10多年。后來奶奶去世,留下的話就是不要置辦不要收禮,一切從簡。在生活富裕的今天,鋪張浪費隨處可見,可是我們家族仍舊恪守著奶奶的話:學問勤中得,富裕儉中來。
如今,我的父親已經60多歲了,勤儉了大半輩子。工作勤勤懇懇,生活簡簡單單。爸爸對我和妹妹的教育沒有太多的說教,但是他以身示范,讓我和妹妹看在眼里,記在心上。在學習上,我不敢松懈,小學初中大學,順利畢業。工作以后,在父親的鼓勵下,我又報考了在職碩士研究生,不斷充電學習,提高自己。生活中,我也勤儉節約,樸素簡單,不追求奢華享受。如今,我是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師,一邊工作一邊學習一邊帶孩子,生活簡單而忙碌,但是我卻從中體驗到學習的樂趣和平淡的幸福。
父母長輩就如指南針一樣,給孩子一個正確的方向,引導孩子健康成長,樹立正確人生觀、價值觀,養成積極陽光的心態。
學問勤中得,富裕儉中來。這就是我家的家風,我將秉承家風,用它做立身之本治家之本,教育好自己的女兒,并將它傳承下去…… |
歡迎關注阜陽新聞網微信公眾號 : fynewsnet